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Commo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and its wild relatives belong to Solanum section Petota. This section's phylogeny and species delimitation are complicated due to various ploidy levels, high heterozygosity, and frequent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Compared to the nuclear genome, the plastid genome is more conserved, has a haploid nature, and has a lower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rate, providing informative alternative insights into the phylogenetic study of section Petota. Here, we analyzed 343 potato plastid genomes from 53 wild and four cultivated species. The diversity of sequences and genomes w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 total of 24 species were placed in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genomic data for the first time. Overall, our results not only confirmed most existing clades and species boundaries inferred by nuclear evidence but also provided some distinctive species clade belonging and the maternally inherite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hybrid origin of some species. Furthermore, the divergence times between the major potato clades were estimated. In addition, the species discriminatory power of universal barcodes, nuclear ribosomal DNA, and whole and partial plastid genome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were thoroughly evaluated; the plastid genome performed best but had limited discriminatory power for all survey species (40%). Overall, our study provided not only new insights into phylogeny and DNA barcoding of potato but also provided valuable genetic data resources for further systematical research of Petota.  相似文献   
42.
壳多糖酶研究的概况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壳多糖酶专一性水解壳多糖中的β-1,4糖苷键,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壳多糖酶分布广泛,功能多样,在真菌生长发育、植物抗真菌感染等生理过程中壳多糖酶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壳多糖酶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介绍了壳多糖酶的分布、理化性质、催化性质、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调控;简介了近年来真菌和植物壳多糖酶研究的动态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3.
心电场是由心肌的电活动产生的。心肌细胞的电特性及心肌细胞间的传导关系决定了体表电位的分布及心电图的变化。心肌电兴奋传导速度则是影响心肌间兴奋传导关系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很难通过实验方法来人为改变电兴奋传导速度,因而临床上有关该参数对心律影响的定量知识相当缺乏。本文采用真实三雏躯干模型及心脏模型,对心肌电兴奋传导速度与心律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兴奋传导速度决定了整个心电图的变化,而局部普通心肌的传导速度在相当范围内变化似乎对心电图影响不明显,但传导速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可能产生突变。  相似文献   
44.
林带中阻力分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推导了风向垂直于林带走向时林带内的阻力分布的解析式,比较了3种所面形状林带的阻力分布特点,并用风洞实验资料进行了验证,简析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5.
异源八倍体小冰麦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染色体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个异源八倍体小冰麦(Triticum -Agropyron)的叶片、幼穗及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体细胞无性系,获得大量再生植株。附加一个冰草染色体组的异源八倍体小冰麦杂种无性系中37.5% 表现变异,其中非整倍体植株变异较多,很多变异的再生植株形态与小麦近似,同时出现一定数量染色体重排、交换、易位、断裂、融合等变异。结果表明,通过杂种无性系变异进行染色体基因转化及遗传修饰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实验还观察了小冰麦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绿点的形成过程,首次提出两种类型绿点,即芽绿点和根绿点,并描述了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帕里红景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帕里红景天根茎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部分共分得14种结晶性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二十二醇、二十六酸、十九醇、β-谷甾醇、二十九醇、红景天甙、麦芽糖、棉皮素-8-葡萄糖甙、胡萝卜甙、酪醇、咖啡酸、没食子酸、形花内酯和新化合物帕里甙。  相似文献   
47.
锦橙汁囊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电镜方法观察了锦橙[Citrussinensis (L.) Osb.]汁囊从原始细胞到发育为一个具柄的成熟汁囊的过程中,汁囊构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锦橙汁囊原始细胞及发育为球状体时的构成细胞以及柱状结构顶端的细胞都是一种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在细胞质中有包括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等丰富的细胞器,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这些分生细胞分裂一段时期后就停止活动,逐渐分化为适应贮藏功能的液泡化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开始分化时,在细胞中出现许多小液泡和高尔基体。这些小液泡逐渐地融合,同时细胞质变少,最后形成一个有中央大液泡的薄壁细胞,在紧贴细胞膜的薄薄的一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以及含有许多脂滴的杂色体。但成熟果实中汁囊的薄壁细胞中几乎没有任何细胞器。  相似文献   
48.
沿海防护林体系热效应的遥感分析王述礼,金昌杰,关德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RemoteSensingAnalysisontheHeatEffectsofCoastalShelterbeltSystem.¥WangShuli;Ji...  相似文献   
49.
50.
本文探索了用小分子化合物对胰岛素进行化学修饰,以增加口服降血糖的可能性.制备了乙酰胰岛素、琥珀酰胰岛素和半乳糖酰胰岛素.这些胰岛素不仅较好地保持了天然胰岛素的活性,而且其口服降血糖作用也较天然胰岛素明显增加,其中琥珀酰胰岛素是天然胰岛素的口服降血糖作用的二倍以上.这为口服或肛门给药的胰岛素新剂型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